深夜坐庭华月满,新秋爽气净炎蒸。
题诗剔蠹嫌无酒,作字如蝇不用灯。
湿露添凉恬睡鹤,西风摇劲起饥鹰。
只愁井上梧桐叶,渐渐离披数未能。
和平麓秋夜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平麓秋夜作》是明代诗人夏良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
从诗歌的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此诗以“和平麓秋夜作”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景色。夏良胜通过“深夜坐庭华月满,新秋爽气净炎蒸”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之中。接着,他运用“题诗剔蠹嫌无酒,作字如蝇不用灯”两句,表达了自己虽身处静谧之境,却因公务缠身无法尽情享受的复杂心境。此外,“湿露添凉恬睡鹤,西风摇劲起饥鹰”两句则生动地刻画了秋夜中自然界的景象,以及这些景象与人类情绪的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动感。
从艺术风格和技巧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夏良胜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湿露添凉恬睡鹤”,既写出了秋夜的清爽也暗示了内心的孤寂。同时,诗中的意象也极具特色,如“西风摇劲起饥鹰”,通过秋风和饥鹰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力量。
从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来看,夏良胜作为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尽管他在仕途上有挫折,但他的作品仍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
《和平麓秋夜作》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情感及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