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郊杂兴五首 其三

高柳未匀绿,小桃初著红。
两家斗芳媚,一任付东风。
供茗来方士,扶犁见老翁。
杜鹃非吊蜀,肠断莫岑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郊杂兴五首·其三》是明朝诗人夏良胜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原文、作品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介绍:

  1. 原文内容
  • 高柳未匀绿,小桃初著红。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杨柳依依、桃花初开的生动画面。
  • 两家斗芳媚,一任付东风。这两句表现的是两家花木相互竞争,最终都任由春风去。
  • 供茗来方士,扶犁见老翁。描述了一位老者在田间劳作,而另一位则是在品茗,享受着闲情逸致。
  • 杜鹃非吊蜀,肠断莫岑中。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不是对蜀地的哀愁,而是对某种无法言说的悲伤。
  1. 作品背景
  • 明·夏良胜:明代夏良胜创作了《春郊杂兴五首·其三》,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的深刻体会。
  • 高柳未匀绿,小桃初著红。:诗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生命力的勃发与生机勃勃。
  • 两家斗芳媚,一任付东风。:此句表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态度——顺其自然,不争不抢。
  • 供茗来方士,扶犁见老翁。:描述了不同年龄层的人们各自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体现了和谐共处的社会风貌。
  • 杜鹃非吊蜀,肠断莫岑中。: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情,可能是对于故乡或过去的追念,也可能是某种遗憾。
  1. 主题意义
  • 自然美的追求: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活动,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 人与自然的关系:诗句反映了人与自然界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 生活的多样性:通过展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活动,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 情感表达:诗中的“肠断莫岑中”等表述,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细腻的心理变化。

《春郊杂兴五首·其三》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