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武夷山

观风偶入武夷行,随处登临随处情。
烧药炉空无鹤守,读书坛古有猿鸣。
峰云隐隐三尖碧,溪水盘盘九曲清。
安得穷跻最高顶,相寻仙子问长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武夷山》是明朝夏原吉创作的一篇散文诗,通过对登武夷山所见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受。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信息:夏原吉(1360年-1439年),字尚德,号太虚子,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广泛涉及山水游记、诗歌和文章,其文笔清新自然,深受后人所爱。
  • 创作时间:《登武夷山》创作于明朝,这标志着夏原吉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通过这篇作品,夏原吉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1. 主要内容
  • 景色描写:在《登武夷山》中,夏原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他提到“峰云隐隐三尖碧,溪水盘盘九曲清”,生动地表现了武夷山的独特魅力。
  • 情感表达:作为一位文人,夏原吉在作品中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例如,文中“烧药炉空无鹤守,读书坛古有猿鸣”一句,既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夏原吉的文笔简洁而富有诗意,语言流畅优美,善于利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他的这种写作风格,使得《登武夷山》不仅是一篇描写性的文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篇。
  • 思想内涵:夏原吉在《登武夷山》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武夷山的观察,他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认识。

夏原吉的《登武夷山》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