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月挂孤壁,四山何悄然。
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
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
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
夜宿王氏庄
介绍
《夜宿王氏庄》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唐顺之所作,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和细腻描绘。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创作背景:唐顺之,字应德、号荆川,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是明代中期的文官及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卓越表现,其文学造诣也颇为人所瞩目。据资料显示,唐顺之曾以会试第一的成绩被选拔入仕,后因军事功绩升任右佥都御史,并曾担任淮扬巡抚。《夜宿王氏庄》的创作时间虽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该诗可能作于唐顺之晚年,此时他已功成名就,退居乡野,有机会更加静心于文学创作。
诗歌原文:《夜宿王氏庄》这首诗的原文为“微月挂孤壁,四山何悄然。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 其中,“微月挂孤壁”,形容的是夜色中的孤寂与宁静;“四山何悄然”则表达了作者面对四周寂静山林的沉思;“因穿萝径去,忽造竹林边”描绘了作者穿行于竹林小径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的幽美与宁静;“丛木深寒气,平芜淡野烟”则是对夜晚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述,既突出了树木的繁茂,也描绘了天空中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幽远而清冷的氛围;最后两句“徘徊兴复尽,还就茅斋眠”,则表达了诗人在领略了夜幕下大自然美景之后,最终选择回到简陋的茅舍休息,结束了这次夜游。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首先,诗人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传达深远的意境,如“微月挂孤壁”“四山何悄然”等句子,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夜景图景。其次,诗人在诗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景物,通过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那种寂静与美好。此外,诗中的用词考究,遣词造句讲究节奏与韵律,使得整首诗流畅而富有音乐性。
《夜宿王氏庄》不仅是唐代文人笔下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它以其深沉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领悟。对于喜爱唐诗宋词的读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