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员徐永德

明伦堂下竹疏疏,枝叶萧森凉雨馀。
满目尘嚣俱洗尽,夜深吹烛照残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生员徐永德》是明朝诗人唐文凤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诗韵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悟。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唐文凤,字子仪,号梦鹤,是明代徽州府歙县人。他的父亲唐桂芳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父子俩都以文学成就著称。
  • 政治生涯:永乐中,唐文凤被朝廷推荐担任兴国县知县,并有显著的政绩。后来改任赵王府纪善,最终在八十多岁的高龄离世。
  1. 诗歌原文
  • 诗句展示:“明伦堂下竹疏疏,枝叶萧森凉雨馀。满目尘嚣俱洗尽,夜深吹烛照残书。”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诗歌通过对明伦堂下竹子的描述,展现了其高洁、坚韧的特性。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不屈不挠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 内心世界: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清幽和竹林的宁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竹子在风中摇曳,仿佛能听到其沙沙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独立。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的“竹疏疏”、“枝叶萧森”等意象,不仅描述了竹子的形态,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节奏韵律:诗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五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1. 文学地位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明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
  • 影响评价: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寄生员徐永德》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受到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

《寄生员徐永德》不仅是对自然美的一种赞美,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净化。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窥探古人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的窗口,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