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圆明寺

山光尽处窅难通,旧是逃禅帝子宫。
仄径尚萦前代藓,高堂犹敞大王风。
门前斑柏森如戟,溪外斜阳照似空。
入梦一灯青炯炯,牟尼珠映月明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圆明寺》是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由作者唐烈创作。该文详细描述了圆明寺的历史、建筑和周围的环境,展现了圆明寺的壮丽与宁静。以下是对这部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游圆明寺》的作者是唐烈,他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其他作品如《游庐山》、《游峨眉山》等都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
  2. 作品内容:《游圆明寺》通过详细的描绘,让读者能够在文字中感受到圆明寺的庄严与神圣。文章不仅介绍了圆明寺的建筑特色,还描绘了寺院内僧人和尼姑的日常生活,以及游客在寺院中的所见所闻,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3. 历史背景:圆明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历经金、元、明多个朝代,多次重建和扩建。尤其是在清末时期,因战乱而损毁严重。1997年,当地居民在挖掘古墓时发现了圆明寺的寺庙碑文,从而开始了圆明寺的重建工作。
  4. 环境特色:圆明寺位于咸阳市区毕塬东路塔尔坡,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坐北朝南,地势险要。寺院前后被民居包围,西面则是一处土崖,其正门面向南方。进入寺院后,可以看到两座大雄宝殿、三圣宝殿和万佛宝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院落之中,两侧还有客堂斋房。整个寺院香客不多,有和尚和尼姑数人在忙碌着自己的日常活动。
  5. 游览信息:在圆明寺,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游客可以在参观寺院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此外,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6. 文化意义:圆明寺不仅仅是一个宗教场所,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圆明寺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圆明寺也为研究古代建筑和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游圆明寺》不仅是一首描写圆明寺的诗歌,更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文献。通过对它的阅读和赏析,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歌的美,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