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李卫公祠

功施唐世建行祠,景仰英风一吊之。
碑写岳书铭在昔,简遗将略式今时。
气滋碧草春生早,精返苍冥月落迟。
庙古山回人迹少,虬松黛柏挂蛛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李卫公祠》是明代诗人原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原杰,字子英,山西阳城人士,以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及第,授御史,历官山东左布政使、南京兵部尚书等职,以功进右都御史,迁南京兵部尚书而卒,其诗作多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景仰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李卫公祠的壮丽与历史沧桑,通过对古迹的描写来抒发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以及历史的沉思。首句“功施唐世建行祠”,即表示该祠堂是为了纪念唐代功臣而建。接下来“碑写岳书铭在昔”则说明该祠中保存有关于岳飞的碑文,以此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诗句“气滋碧草春生早”、“精返苍冥月落迟”则通过描写自然环境的变化来体现时间流转和历史沉淀的影响。

原杰通过这些文字,不仅赞美了李卫公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事迹的崇敬。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歌显得更加生动和感人。例如,他用“山禽似识当年事,犹向游人宛转啼”来形容鸟儿仿佛也能感受到当年的英雄业绩,仍然在游客之中传唱。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的写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谒李卫公祠》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气息的诗歌,更是一个通过细腻笔触展现作者内心世界的作品。它让人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激发起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