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指亲能授,微诚得暂通。
小窗勤夜祀,盆水靧馀红。
径静人稀后,非花非雾中。
偶然成映带,儿意逆相同。
七夕闺意
介绍
《七夕闺意》是明朝作家凌义渠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七夕闺意》的作者是明朝的凌义渠,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七夕闺意戏范济美三首》。凌义渠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在《七夕闺意》中,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文字,凌义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女性形象,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古代女子的孤独与期盼。
诗词原文及翻译:《七夕闺意》原文表达了女子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共鸣,以及她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纤指亲能授,微诚得暂通。小窗勤夜祀,盆水靧馀红。”这几句诗描绘了女子在家中虔诚地祭祀,以祈求爱情的降临。“径静人稀后,非花非雾中。偶然成映带,儿意逆相同。”则表现了女子在寂静无人的环境中,独自面对内心的感受,她的心情与天上的织女相呼应,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期待。
作品赏析:《七夕闺意》作为明初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示了当时文人对传统节日的特别关注以及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把握。诗中的“小窗勤夜祀”和“盆水靧馀红”等意象,不仅体现了女性的虔诚和对爱情的向往,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节日的特殊意义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诗中的“偶尔成映带,儿意逆相同”一句,更是点出了作者通过诗歌与自然景象的互动,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交流。
写作背景:关于《七夕闺意》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表明其创作年代和具体作者信息。不过,考虑到这首诗的风格和主题,它可能是在明初时期由一位文人所创作。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文人的个人经历可能都对其创作产生了影响。通过对这些背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
《七夕闺意》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扇了解明朝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进一步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