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薄命词 其一

倦倚东风两袖斑,临岐不尽水潺湲。
题残红叶春谁主,低损成都翠几弯。
鸣鴂也知覆百草,绛绡长得护朱颜。
伤心拍遍无人会,个是杨家旧阿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薄命词 其一》是一首由明朝诗人凌义渠创作的作品,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无奈及内心的哀怨。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凌义渠,字子厚,号青莲居士,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族世代传承儒学文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在艺术方面,凌氏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诗书画作品都极具个人特色和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倦倚东风两袖斑,临岐不尽水潺湲。
    题残红叶春谁主,低损成都翠几弯。
    鸣鴂也知覆百草,绛绡长得护朱颜。
    伤心拍遍无人会,个是杨家旧阿环。

  2. 诗歌鉴赏

  • 情感深邃:诗中“倦倚东风两袖斑”描绘了一位女子倚靠在东风中,衣袖因风而显得斑驳,这种描写传达出人物的孤独和凄凉。“临岐不尽水潺湲”则表现了女子面对离别时,河水潺潺不绝,增添了无尽的离愁别绪。
  • 意象丰富:诗中的“成都翠几弯”使用了成都的意象,可能指的是女子所居住的地方,而“朱颜”则暗示了女子年轻时的容颜,反映出岁月无情的变迁。
  • 哲理意味:“鸣鴂也知覆百草”,表达了自然界中万物皆有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而“绛绡长得护朱颜”则可能是在说,尽管世事无常,但依然有一些事物如绛绡一般,能够给予人们保护和关爱。
  1. 写作背景:《赋得薄命词 其一》的创作,除了反映作者自身的感慨之外,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明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为许多文人提供了表达内心苦闷和社会批判的空间。

通过对《赋得薄命词 其一》的深入解读,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蕴含了更深层的社会意义。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情感的层面,这首诗都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仅能获得美的享受,还能深化对人生、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