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登岳阳楼

浩淼将何极,登临若有端。
凭轩不觉莫,湖气压城寒。
细雨侵云去,长蜺抱日残。
如闻帝子瑟,夜久渡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登岳阳楼即事》是元代诗人曹伯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曹伯启(1255-1333),字士开,是元世祖至元时期的一位学者和诗人。他在元世祖至元中被荐举为冀州教授,并在累迁中逐步升至集贤侍读学士、御史台侍御史等高位。他的生平还包括在泰定初年以年高告退,晚年再度出仕,天历初又被任命为淮东廉访使及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中丞后辞官。他的性情庄肃,生活清约,并且非常喜好提携文士。其诗文作品深受欧阳玄的赞赏,称其诗歌“思致敏赡,襟韵朗夷,临文抒志,造次天成”。曹伯启还著有《曹文贞公诗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2. 诗歌原文与翻译:《晚登岳阳楼即事》的全文如下:“水阔楼高势绝伦,凭栏遥睇接朱垠。翰林物色诗无敌,工部庄严笔有神。一览能清泉石虑,千年不濯利名尘。”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登上岳阳楼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对名利的超然看待。

  3. 诗歌赏析:曹伯启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水阔楼高势绝伦”、“凭栏遥睇接朱垠”等,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翰林物色诗无敌,工部庄严笔有神”两句更是赞颂了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甫和李白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这两位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4. 历史背景:《晚登岳阳楼即事》的创作背景是元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而诗人曹伯启身处官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文人的心性。他多次辞官归隐,但每次都被朝廷召回。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晚登岳阳楼即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深刻体现了曹伯启的人生哲学和精神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元代的文学风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