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成小别,几许阅悲叹。
召鹤僧持节,埋花蝶挂冠。
松巢新竹攘,山法野云干。
喜有峰犹在,知他飞去难。
再至飞来
介绍
《再至飞来》是明朝倪元璐的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介绍:倪元璐,明浙江上虞人,字玉汝,号鸿宝、园客。工书画。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崇祯初,疏攻魏忠贤遗党,为东林辨诬。进侍讲,复请毁《三朝要典》,遂焚其板。又上制实、制虚各八策。八年,累进国子祭酒,为温体仁所忌挤,落职。十五年,起兵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明年,超拜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虽勤于职事,而时势已去,亦无计可施。李自成克北京,自杀。谥文正,清谥文贞。
作品原文:《再至飞来·偶然成小别》作者为明代诗人倪元璐,其古诗全文如下:偶然成小别,几许阅悲叹。 召鹤僧持节,埋花蝶挂冠。松巢新竹攘,山法野云干。喜有峰犹在,知他飞去难。
作品注释:此诗表达了一种对逝去事物的哀思和不舍。“偶然成小别”暗示了分离可能是无意的或短暂的,但随后而来的悲伤和感慨却难以抑制。“召鹤僧持节,埋花蝶挂冠”描绘了一幅僧人手持令牌、蝴蝶悬挂在树枝上的静谧画面,与前面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松巢新竹攘,山法野云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宁静来衬托内心世界的动荡。最后两句“喜有峰犹在,知他飞去难”表达了尽管知道事物总会离去,但仍然希望它留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作品赏析: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著称。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诗中的每一行都像是一幅独立的画卷,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整体。这种写作技巧不仅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窗口。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崇祯初年,当时倪元璐因反对魏忠贤而被排挤出朝廷。他的这一作品可能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来表达对时局的无奈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这种情绪在当时的文人中并不罕见,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再至飞来》不仅是倪元璐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那个时代文人普遍心态的真实写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独特视角。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以及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