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侍御志渊使荆襄 其三

深山平地总王臣,莫论区区旧与新。
但使熙然同乐业,使车到处即阳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薛侍御志渊使荆襄 其三”是明代倪岳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表达了对薛侍御志渊出使荆襄的深深关切和期望。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1. 诗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送薛侍御志渊使荆襄 其三》是明代文人倪岳的作品,倪岳字舜咨,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祖籍浙江钱塘。作为一位有学识的官员,倪岳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也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项重要职务,包括御史、翰林院检讨等,是一位兼具文才与政治智慧的学者型人物。

  2. 诗意解析
    《送薛侍御志渊使荆襄 其三》的首两句“深山平地总王臣,莫论区区旧与新”揭示了诗人对薛侍御志渊出使荆襄任务的重视与期待。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出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着眼于国家大义的精神境界。其中,“深山平地总王臣”意味着无论是偏远还是繁华的地方,都有朝廷的官员在治理和管理,显示了中央集权的强大与稳固。而“莫论区区旧与新”则强调了新旧更替、世事变迁,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国家的治理和人民的福祉始终是首要的任务。

第三句“但使熙然同乐业”,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意指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成功。这里的“熙然”指的是和平、繁荣的景象,“同乐业”则是指共同享受安定富足的生活。这表明,在倪岳看来,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在于物质上的富足,更重要的是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1. 文化寓意与现实意义
    《送薛侍御志渊使荆襄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作品,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和政治思想。诗中的“深山平地总王臣”象征着国家领土的广阔和中央集权的牢固,反映了明朝初期对于边疆管理的严格和重视。而“但使熙然同乐业”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民众幸福的向往,这与明朝初年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相吻合,如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等,都反映了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送薛侍御志渊使荆襄 其三》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思想上也有深远的意义。它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以及人文情怀,从而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到共鸣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