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分祠曲径西,瑶坛第一费攀跻。
天中星斗应相近,宇内山川孰可齐。
已信朝宗归漭沆,还期流润遍町畦。
礼成欲献祈年颂,拟候重城报晓鸡。
乙卯郊祀分献北海礼成有作
介绍
乙卯郊祀分献北海礼成有作” 是一首古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除日省示全甫》。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乙卯年(公元1075年)正月五日祭祀天地时,为分献官北海郡守刘鄡所写的诗。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
乙卯郊祀分献北海礼成有作
甲辰元会试,余与子由、子由之兄子瞻、子由之弟辙同登科,子由为进士,予为制举。
今来观礼,子由得奉祠,余以罪废,子由独留京师,故作此诗。
朝辞海上日,夜宿淮阴市。
北行无三日,东望一何迟!
我行已如昨,子去犹未归。
念君同所愿,各各伤别离。
人生各有命,岂曰相攀接。
我本不弃书,所忧乃交结。
子今欲从政,学语尚多阙。
勉力事明主,毋作游士夸。
平生在江上,长揖谢佳辰。
况此圣明天子,玉帛驰使新。
清庙肃祀事,群神皆歆歆。
吾皇发宝历,四海一呼吸。
天光浮四野,云阵卷八纮。
方春事农事,先正戒田租。
百谷荐宗庙,万民咸欢谣。
惟兹两京国,郁郁皆嵩高。
仰看紫禁城,俯听金门鼓。
三光炳相属,五星皆中居。
九鼎更烹炮,百禄方遒徐。
海宇尽无事,吾曹幸安居。
坐令四方安,功成不相遗。
朝廷虽旧恩,勿复论前后。
知君思报国,敢告不须疑。
但当养忠孝,白首不吾欺。
【注释】:
乙卯年正月初一(1075年1月29日)。
子由得奉祠,余因获罪而闲废(指被贬黄州)。
子由独留京师,故作此诗。
朝辞海上日,夜宿淮阴市——早上离开东海上的太阳,晚上住在淮阴市。
北行无三日,东望一何迟——向北行走没三天,向东一看却这么慢。
我行已如昨,子去犹未归——我的行程已经像以前一样了,您却还没有回来。
念君同所愿,各各伤别离——思念您和我的愿望相同,各自都感到伤心和离别。
人生各有命,岂曰相攀接——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命运,怎么能说攀援接近别人呢?
我本不弃书,所忧乃交结——我本来就不抛弃书本知识,忧虑的是人们结交朋友。
子今欲从政,学语尚多阙——您现在打算从政,学问还很多欠缺。
勉力事明主,毋作游士夸——努力侍奉英明的君主,不要作为游荡的人自夸。
平生在江上,长揖谢佳辰——平生生活在长江上,向美好的时光致意告别。
况此圣明天子,玉帛驰使新——何况现在圣明的天子,使者带着玉帛前来。
清庙肃祀事,群神皆歆歆——在清庙严肃地祭祀,群神都在歆享。
吾皇发宝历,四海一呼吸——陛下颁布了宝历的法度,四海统一为一体,呼吸相通。
天光浮四野,云阵卷八纮——天空中的日光浮现在田野上空,云层排成阵势卷向远方。
方春事农事,先正戒田租——正当春天农事的时候,首先端正告诫百姓耕种田地的租税。
百谷荐宗庙,万民咸欢谣——庄稼百谷贡献到宗庙里,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唱歌。
惟兹两京国,郁郁皆嵩高——只有这京都洛阳和西京长安,高大壮观像高山一样。
仰看紫禁城,俯听金门鼓——仰望着紫禁城的宫殿,倾听着金门的战鼓声。
三光炳相属,五星皆中居——日月星辰照耀相连,五星都在中间位置。
九鼎更烹炮,百禄方遒徐——九鼎在锅里煮着烹炮,各种俸禄正在逐渐到来。
海宇尽无事,吾曹幸安居——四海之内没有战事祸害,我们幸运地安居下来。
坐令四方安,功成不相遗——坐着让四方都安定下来,功绩建立之后也不互相遗忘。
朝廷虽旧恩,勿复论前后——朝廷虽然还有旧时的恩宠,不要再议论过去的恩惠和过错了。
知君思报国,敢告不须疑——知道您思念报效国家,我敢告诉您不必怀疑。
但当养忠孝,白首不吾欺——只要保养忠诚孝顺的品质,直到头发变白也不欺骗自己。
【评译】: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好友兼兄弟苏辙的。他们两人因为政治观点不同,所以苏轼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被迫离开了京城(今河南开封),而苏辙则留在京城任秘书省正字等职。苏轼在诗中写道:“我本不弃书”,意思是说自己虽然被罢免官职,但还是不忘读书学习。“所忧乃交结”,意思是说苏辙应该避免结交小人,以免误入歧途。“勉力事明主”,意思是说苏辙应该努力侍奉英明的君主。“毋作游士夸”、“勿复论前后”则是提醒苏辙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或对过去的错误耿耿于怀。最后,苏轼鼓励苏辙保持忠诚孝顺的品质,直至老死都不背叛自己的信念。整首诗充满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期望,也反映了苏轼自己对政治的态度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