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刘谏议祠再用元博韵二首 其一

欲将忠义动君门,一语回乾更转坤。
志在生前真大屈,道于身后却长尊。
山中好惜甘棠树,河上谁怜独柳村。
宦海悠悠渺无际,颓波千里尚狂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谒刘谏议祠再用元博韵二首·其一》。王安石在诗中表达了对刘禹锡的崇敬之情,并回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他通过赞美刘禹锡的才华和品德,以及回顾与刘禹锡的交往经历,展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怀念之情。

诗人以“谒刘谏议祠”开篇,点明了此次拜访的目的和地点。接着,他引用了“再用元博韵二首”中的前一首,以此作为本诗的创作基础。在这首诗中,王安石不仅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敬仰之情,还回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诗的前半部分,王安石详细描述了自己对刘禹锡才华的钦佩之情。他称赞刘禹锡的文采非凡、思想深邃,并将其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相提并论。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刘禹锡品德的赞赏之情,认为刘禹锡是一个廉洁奉公、勇于担当的人。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刘禹锡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他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之情。

王安石并未止步于赞美刘禹锡的才华和品德,他还深情地回忆了两人间的深厚友谊。他回忆起自己与刘禹锡在长安相识的情景,以及两人共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这些回忆不仅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也表明了王安石对这段友情的珍视之情。

在诗的结尾部分,王安石再次表达了对刘禹锡的敬仰之情。他感慨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深刻思考。他意识到,尽管刘禹锡的才华和品德得到了后世的认可和赞誉,但历史的长河中仍有许多事情难以预料和把握。因此,他只能感慨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对刘禹锡的敬仰之情,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对刘禹锡的赞美、回忆和感慨,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