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院中诸同年先生

惆怅抟沙思不胜,人间聚散信无凭。
论心久说三生石,系日空怀百尺绳。
会里新编诗酒债,榜中旧业弟兄称。
江东云树知相忆,为报春澌早破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院中诸同年先生》是明代诗人倪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分别之际的感慨与不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概述
  • 情感表达:这首诗以“惆怅抟沙思不胜”开头,抒发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情感。接着“人间聚散信无凭”,则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论心久说三生石,系日空怀百尺绳”二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友情、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最后两句“会里新编诗酒债,榜中旧业弟兄称”则描绘了重逢时欢聚一堂的喜悦场景,以及共同事业中的兄弟情深。
  • 意象运用:整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三生石”、“百尺绳”、“江东云树”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平实的语言,直抒胸臆,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直达人心,展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1. 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
  • 作者介绍:倪岳(约1436年—1503年),字舜咨,一字舜载,号青溪,上元(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倪岳好学能文,通晓经世之务,被后人誉为“明初文章冠冕”。
  • 诗歌创作时期:根据现有资料,《留别院中诸同年先生》的创作时间不详,但考虑到其内容与明代文人的交往习惯相吻合,可以推断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任职或游历期间所作,反映了他与院中同僚的深厚情谊。
  • 人物关系:诗中提到了与赵彬、姚克修及侍御薛希琎等人的交往,这表明作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交圈,他们的相聚与别离都曾触动过诗人的心弦。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文学价值:《留别院中诸同年先生》以其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社会影响:作为明代文人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人们珍视友谊,勇于面对人生的聚散离合。
  • 教育意义: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倪岳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留别院中诸同年先生》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赏析,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