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百战起从龙,李广功高惜未封。
青镜可怜惊客鬓,黄旗犹见记军容。
荒原云冷埋秋剑,古塞风寒泣暮松。
总慰诸孙忠义在,家声端不愧先锋。
挽宣府钱永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宣府钱永义》是明代诗人倪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成化丙申年(1476年)六月,时值运河工程即将竣工之际。
倪岳,字舜咨,明应天府上元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挽宣府钱永义》是倪岳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景和内容均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和社会风貌。
诗歌的开头“少年百战起从龙,李广功高惜未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感慨。这里的李广,指的是汉代名将李广,以其勇猛善战而闻名。诗人通过对李广功绩的赞颂,引出了对那些战场上英勇奋战,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怀念。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英勇的歌颂,更是对整个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敌精神的赞美。
“青镜可怜惊客鬓,黄旗犹见记军容”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战友的深切哀悼。青镜,在这里象征着年华易逝,而黄旗,则是指军旗,代表着军队和战斗。诗人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表达了对战友们英勇奋斗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赞誉和荣耀的遗憾与哀伤。
再往后看,“荒原云冷埋秋剑,古塞风寒泣暮松”,描绘了边关战场的凄凉景象。秋天的寒意和风雪中的古塞,构成了一幅壮阔而悲凉的画面。诗人用这样的意象来衬托出战争带来的荒凉与悲壮,同时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牺牲的敬意。
“总慰诸孙忠义在,家声端不愧先锋”则是对后人的期望与嘱托。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慰藉那些忠诚于国家的子孙,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家族传统和精神遗产是值得自豪的,他们的努力和忠诚不会辜负先辈们的期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家族荣誉的传承。
《挽宣府钱永义》不仅是倪岳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战友的哀悼,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作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和崇高志向。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享受,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