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

五月薰风送晚凉,海榴成子日初长。
参差半向花间出,错落偏宜叶底藏。
红玉晕肌空赋色,骊珠充腹半含浆。
遥知岁暮重来赏,醉里须分一颗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是明代诗人倪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榴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时代背景:《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属于明代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记录社会现象为主。
  • 作者介绍:倪岳(1469年—1542年),字舜钦,号青溪,浙江长兴人,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历任多个重要职务。他以诗文著称,尤擅长山水画,是明代中期的杰出文学家。
  1. 诗歌原文
  • 五月薰风送晚凉,海榴成子日初长。
  • 参差半向花间出,错落偏宜叶底藏。
  • 红玉晕肌空赋色,骊珠充腹半含浆。
  • 遥知岁暮重来赏,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手法,如对仗、象征等,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石榴的外形和内在美。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赞美了石榴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节日氛围的欣赏与享受。
  • 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的诗词中,石榴常被用作吉祥、繁荣的象征,诗人借此传递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可以看出《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篇,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厚的情感色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明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