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童山人子鸣二首 其二

石户真高隐,云卿此后先。
一家犹紫阁,万恨已黄泉。
禅岳无遗草,藏山有太玄。
向来携手地,悽绝子期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童山人子鸣二首 其二》是明代诗人胡应麟创作的一首古诗。胡应麟(1557—1637年),字元瑞,号石羊生、少室山人等,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书画家。他的诗作在明末清初颇具盛名,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哭童山人子鸣二首 其二》的原文如下:

石户真高隐,云卿此后先。一家犹紫阁,万恨已黄泉。禅岳无遗草,藏山有太玄。向来携手地,凄绝子期弦。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及对其去世的悲痛之情。其中,“石户真高隐,云卿此后先”两句描述了友人隐居之地的高洁与超脱,“一家犹紫阁,万恨已黄泉”则反映了作者对友人家族的牵挂以及因友人逝世所带来的无尽哀伤。最后两句“禅岳无遗草,藏山有太玄”与“向来携手地,悽绝子期弦”更是将这份悲痛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生前情谊的珍视及其死后思念的深沉。

胡应麟作为明代的文学大家,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情怀。在晚明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往往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胡应麟通过诗歌抒发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他的这些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哭童山人子鸣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诗,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