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多君子朋,乃在黄金台。
卑彼声利徒,谐此金石怀。
予拙终畎亩,学道无取材。
君本济世英,夙名播九垓。
中岁简帝心,奇勋列上台。
何当佐圣日,乃复弃华阶。
鸿冥分有托,虬潜匪谅哉。
鹏鴳同一栖,凫鹤靡所乖。
永愿陪清唱,不受俗尘猜。
丙子杪秋骄阳蒸热逾月不雨偶坐南轩承少保镇山先生佳篇屡赠蹶然有感怀答三首 其二
介绍
丙子杪秋骄阳蒸热逾月不雨偶坐南轩承少保镇山先生佳篇屡赠蹶然有感怀答三首 其二” 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全文:
丙子杪秋骄阳蒸热逾月不雨偶坐南轩承少保镇山先生佳篇屡赠蹶然有感怀答三首其二
丙子秋深,炎蒸逾月,不雨,偶坐南轩,得少保镇山先生佳篇,屡赠,蹶然有感。
南轩多病士,北阙故多贤。
天意怜夫子,何为眷眷然?
昔者韩文公,欲以《春秋》正名分,惧时人之议己也;乃集《春秋》中字义之尤著者,断以已说,凡五百有三十九条,号《春秋集解》以传。今予所传书,虽未及《春秋》之远,亦庶几近焉。盖自孔子没,圣人之道不复可见,然仲尼弟子颇记善言,留遗于世。汉兴之后,学者不复有所考,故传者异也。予观《史记》中有《孔子世家》,至汉景帝时,孔子为鲁太师,则与齐、胡、赵诸生皆尚在,疑圣人既死而弟子尚有存者,何其详也!予窃以为尚友之。
予观《易》,其中简策编竹之数甚众,而书之者又众,其传写脱误不可胜读。予家藏书既多,而又校其本不以草稿为之者,凡十得五,又复以他本校之,参互审究,乃得脱其谬如此。
予观《诗》,其中风雅颂各数百篇,而作者之氏不可考者殆百。或曰:“某国风”,某“小雅”,某“大雅”,此某国之诗也。予窃疑之。予以为此皆一时之歌谣,古人皆有诗,独载于《诗》者非尔。予观风俗之美恶,人之情态,以知其所好恶,而知其所贵贱。人与人相与共处一世,而吉凶相因,祸福相累,如烟云之相薄,去来之相付,未知何时,而善恶之报,如影斯须,响应而集,巨细无不到。呜呼!可怪也已!予犹记周公卜三朝之位,孔子筮仕之年,颜渊乐道之年,曾子壮志之作,皆不能知也。然则圣人之文章,又乌乎可尚哉!
予观史,其中有不可信之虚美者,有不可考之事者,有失事实而妄造者。予疑昭、景之时,秦灭六国,未尝尽灭也,岂徒然哉!夫六王之乱,晋、秦之弊,汉、唐之衰,莫不由此而作。然而祸乱之所伏而不出者,人君有以启之也。故《春秋》所以慎辞令而重发蛰也。予观汉、晋以来,其君臣相与之际,往往有可为天下后世法者。予尝取三代以下万世不易之常制以示后之人,使知所法守也。予观三代以上,其法度文物制度最备矣。其施之于事者,又极简易宽厚和平而不激烈。予每览古之治天下者,所以示人臣之意者固如此。
予观汉高祖、光武之起,非有高世之势而不能自成者也。彼二圣一帝,皆起匹夫,卒乘天下之变而有天下。其始皆以布衣徒步而起兵数千人为之一军,然后能转弱为强者如此。其成功之难如此,而卒之能定祸乱,安人心,立制度、施赏罚、以定天下,可谓难矣!然卒至于成,盖天命人事皆在其中也。予每观汉高祖、光武之迹如此。
吾尝读《汉书》,见其表章先世之遗文,而修纪传体,以纪一代之盛衰。予甚惑之,以为非所谓述而不作者耶?夫史之称文者有三:有出于一手者,有出一手而附会于一手者,有出一手而与一手不相涉者。予谓史迁、班固、范祖禹之徒皆出一手也。予观《春秋》之法,其于一字一事之间必有以寓褒贬于其间,而后为之文。若迁、固之史固有所附会也。予观《左氏》、《国语》、《庄子》、《离骚》、《吕览》、《淮南》,其文皆绝特奇伟瑰怪,非有意于为文而工者。予观《史记》、《汉书》所载行事虽多,要系之以理,归于一而已。予读司马迁所作书数十种,观其叙事必有据如此。予又观《易》、《诗》、《书》、《礼》、《乐》,皆出于一手。予又观《春秋》、《尚书》所载行事虽多,要系之以理,归于一而已。
予每读史官所上之事,皆以为不然。或时有可疑者,则反复考索,必使合于理而后已。如《周官》一书,予所考定。
予观三代以下万世不易之常制,皆当务为天下国家大体,不为一家之计虑。故三代之法制皆出于一人之心,而后世圣人君子所见不同也。予观《尚书》所言,惟尧、舜、禹、汤、文、武四王者之事为可信。其余皆不足信者。
予每观古今人物之变,非一朝一夕之间而已。盖其发源也久矣。而其成就则在数十年之内。予观近代之士学士大夫,其所为见于行事者皆不及古人。予每观古今人物之变,非一朝一夕之间而已。盖其发源也久矣,而其成就则在数十年之内。予观近代之士学士大夫,其所为见于行事者皆不及古人。
予观古今人物之变,非一朝一夕之间而已。盖其发源也久矣。而其成就则在数十年之内。予观近代之士学士大夫,其所为见于行事者皆不及古人。
炎蒸逾月,不雨,偶坐南轩,得少保镇山先生佳篇,屡赠,蹶然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