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三首调笑丁戊山人 其二

王子参白鹿,游戏紫云台。
老君乘青牛,西去还复回。
历数逾宇宙,神行遍九垓。
回观商与周,短世安在哉。
世儒阻闻见,难为语其该。
不见栖真士,遗世养丹胎。
日精足朝食,朱芝亦间栽。
手把轩皇书,不与洛诵偕。
抱一载营魄,玄牝自闭开。
曰此山泽癯,未果陟蓬莱。
宁知神内王,孰与毙嚣埃。
应龙未天飞,羞比凡骨骀。
整驾吾将逝,愿言处不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仙三首调笑丁戊山人 其二”是明代诗人胡直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王子参白鹿游戏紫云台的景象,并借老君乘青牛西去还复回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胡直的“游仙三首调笑丁戊山人 其二”是在明朝的背景下创作的。明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儒生们因受限于传统的儒学观念而难以理解道家的思想,因此诗人通过游仙诗来表达对世风日下和儒生们无法理解道教真谛的无奈。
  2. 内容解析:胡直在诗中描绘了王子参白鹿在紫云台上嬉戏的画面,以及老君乘青牛西去的神话情景。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隐含着对于世间万物无常、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同时,诗人通过与商周时代的对比,反映了世道变迁和短命的现实。最后一句“不见栖真士,遗世养丹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和修炼的志向。
  3. 艺术风格:胡直的游仙诗语言简练明快,充满了哲理性和抒情性。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夸张和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的拟人化描绘,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胡直的游仙诗中,可以看到他对于道教哲学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4. 文化意义:胡直的游仙诗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批判和反思。通过诗歌的形式,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弊端的批判。这种批判精神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 后世影响:胡直的游仙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研究道教思想和文人墨客抒情写志的重要文献。许多学者和爱好者都对他的游仙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欣赏。

胡直的游仙诗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胡直的诗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