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五首 其三

自向金微去,几度阅黄河。
妾心将妾泪,点点逐东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借古讽今,通过对王昭君生平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

在首联中,“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通过这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气势恢宏的景象,象征着王昭君远赴他乡、踏上征途的旅程。这不仅是对她个人命运的描述,也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缩影。昭君作为汉朝和亲政策的牺牲品,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从出生地到出塞的路途,再到最终的结局,这首诗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卷。

颔联“生长明妃尚有村”,进一步描绘了昭君离开故土后的生活状态。这里“生长明妃”不仅指的是王昭君本人,也隐含着对那些同样命运多舛的历史人物的纪念。昭君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民族身份,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尾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则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死后情景的想象,以及对其未能归来的遗憾。这里的“画图”“环珮”等意象,既展现了昭君生前的艺术形象,也暗示了她身后的凄凉与寂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杜甫以王昭君为题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缅怀,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对王昭君生平事迹的描绘,杜甫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也展示了他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