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田间

今岁春田大半非,秋田犹喜豆苗肥。
欢同禽鸟呼朋出,行趁渔樵共路归。
木落似延山入座,霜寒曾制薜为衣。
农家浊酒堪忘世,不为长生始息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田间》是明代诗人胡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胡直(1506—1585),字正甫,号庐山,江西泰和人,明代著名诗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古文家,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为主。
  • 文学成就:胡直不仅在诗歌方面有所成就,还著有《胡子衡齐》、《衡庐精舍藏稿》等著作,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阔的视野。
  1. 诗词原文
  • 今岁春田大半非,秋田犹喜豆苗肥。
  • 欢同禽鸟呼朋出,行趁渔樵共路归。
  • 木落似延山入座,霜寒曾制薜为衣。
  • 农家浊酒堪忘世,不为长生始息机。
  1. 诗词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胡直通过“今岁春田大半非,秋田犹喜豆苗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农田的景象。春天的田地大部分荒芜,而秋天的田地却因为豆苗的丰盈而显得格外喜悦。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
  • 农事活动描写:诗句“欢同禽鸟呼朋出,行趁渔樵共路归”,表现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和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这些活动不仅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 季节变换之美:“木落似延山入座,霜寒曾制薜为衣”这两句诗,不仅描述了秋季树木落叶的景象,还将自然界的美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 生活哲学体现:“农家浊酒堪忘世,不为长生始息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通过饮酒来忘却世间烦恼,诗人追求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和自由。
  1. 文化价值分析
  • 反映时代风貌:《秋日田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歌,更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 教育意义: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于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尊重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艺术成就:《秋日田间》作为胡直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其对仗工整、意象生动、情感真挚的特点,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典范。

《秋日田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生活哲理和文化价值的诗篇。它通过对秋天田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明朝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