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康子吕子同往浒西之作

早花晚花丛发,黄鸟白鸟群飞。
咫尺浒西亭子,客来初启山扉。
尽日徘徊亭上,清风明月依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吕子发浒西》是明代文学家康海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西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意境。具体分析如下:

  1. 作者简介
  • 康海,字德涵,明代陕西武功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曾任翰林修撰,与李梦阳等人提倡文学复古,是前七子之一的重要成员。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作,还体现在散曲创作中,与王九思并称,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
  1. 作品内容解析:《与吕子发浒西》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与友人在西山游历时的情景。首句“苍云烂,白日长”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高远的天空之下。随后的内容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山中的宁静和孤独,以及与朋友分别后内心的哀愁和不舍。

  2. 艺术手法探讨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早花晚花丛发,黄鸟白鸟群飞”描绘了春日里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的景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 情感表达:“君去不来我心伤”反映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及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1. 文化背景分析
  •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们活跃于各种文学创作之中。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文人的精神追求,康海的作品也不例外,其中蕴含着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与吕子发浒西》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明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