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 其四

囊中孤桐琴,自与欢别来,玉指间徽音。
折杨柳,临卬夜堂曲,相知不忠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折杨柳歌 其四》是一首出自北朝时期,创作于梁鼓角横吹曲组诗中的五言绝句作品。以下是对于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概况
  • 出处与作者:《折杨柳歌辞》是一组五言绝句,由北朝时期的作品组成,共五首,收入在《乐府诗集》中。
  • 创作背景与内容:这组诗歌主要描绘征人在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情,内容相贯。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囊中孤桐琴,自与欢别来,玉指间徽音。折杨柳,临卬夜堂曲,相知不忠厚。
  • 翻译:从囊中取出孤独的桐琴,自从与你分别后,我在指尖弹奏着离别之曲。折下杨柳,在夜晚的庭院内轻轻歌唱,我们的心却不够忠诚。
  1. 文学赏析
  •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歌通过描写折杨柳、弹琴等场景,展现了离别的情感和对爱情忠贞的追求。
  • 修辞与艺术特色: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囊中孤桐琴”暗示离别时的孤单,以及“玉指间徽音”形容琴声悠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历史背景
  • 时间:北朝时期,具体为梁鼓角横吹曲组诗中的第五首。
  • 地域:作品虽未明确指出地域,但可以推测是在北方或游牧民族地区流传。
  1. 文化意义
  • 反映生活习俗: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勇武精神,如骑快马与健儿的关系。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折杨柳歌 其四》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展示了北朝时期特有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