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宗显致仕还乡 其二

熏风拂水浪文斜,五月轻舟定到家。
纨扇乌纱行乐处,逢人笑折石榴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宗显致仕还乡·其二》是胡俨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陈宗显归乡的喜悦和对其仕途生涯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意义:

  1. 诗歌原文
    熏风拂水浪文斜,五月轻舟定到家。
    纨扇乌纱行乐处,逢人笑折石榴花。

  2. 作者简介
    胡俨(1360-1443年),字若思,号东瓯,明代南昌人。他通晓天文地理、律历卜算等学科,尤其对天文纬候学有较深的造诣。在明朝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明成祖时期曾任翰林院编修。

  3. 诗词赏析

  • 熏风拂水浪文斜:这句描绘了一幅夏日江边的景象,熏风轻轻吹过,水面泛起波纹,文风斜斜地飘荡着。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 五月轻舟定到家:五月,即农历五月初,轻舟泛动,预示着陈宗显即将回到家中。这里的“定”字,表达了一种确定无疑、心安理得的情感。
  • 纨扇乌纱行乐处:纨扇,古代的一种丝织品,常用于扇风或扇子上绘画;乌纱帽,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帽子。这句诗通过“行乐处”这一词汇,暗示了陈宗显在官场上的忙碌与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晚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 逢人笑折石榴花:这句诗以生动的形象,展现了陈宗显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石榴花象征着繁荣与吉祥,而“逢人笑折”则表明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送陈宗显致仕还乡·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见解和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