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狱诗 其十九

文皇轸民瘼,怆念明堂图。
遂令五覆奏,狱豻有完肤。
汉庭致刑措,纵囚风不殊。
后方残刑逞,谓鹊安巢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议狱诗 其十九》是初唐时期文人陈子昂的作品,创作于公元689年前后,反映了武则天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当时正值武则天的统治阶段,陈子昂因其直言不讳的个性以及与世家贵族间的矛盾,曾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这样的社会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关怀。

这首诗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陈子昂的诗歌风格雄壮豪放,语言精炼有力。他的许多作品都体现了这种特点,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中就有这样的表现,诗中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蝉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此外,陈子昂还擅长运用赋体长序的形式,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立体。

这首诗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和启示。特别是其中的蝉意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符号,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质。

《议狱诗 其十九》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歌,它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