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子约夏日郊居五首 其三

坐倚桐阴岸角巾,谁堪裹服起迎宾。
杜门却笑曹颜远,何事因疏恨故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诗中,诗人描述了夏日郊居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奉和子约夏日郊居五首 其三

一、开篇意境

  1. 季节描写:“初夏”二字不仅指明了时节,也预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自然景观和内心的感受都将充满活力。
  2. 环境描绘:通过“绿树村边合”,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典型的乡村景致中,树木环绕,村庄静谧,这样的背景为下文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温馨而舒适的空间。
  3. 人物心境:“独行”这一动作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乡间的行走,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沉思,更暗示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心灵的自由漫游。

二、情感深化

  1. 自然美的感悟:通过“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诗人不仅赞叹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更是在无声之中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喧嚣的心境。
  2. 生活哲理的思考: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表达了一种生活哲学的思考。他似乎在说,尽管生活中有种种烦恼和困扰,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便能从自然的美景中找到慰藉。
  3. 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此心吾与白鸥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一种简单、自由生活方式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一只自由翱翔的白鸥,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无限憧憬。

三、总结

《奉和子约夏日郊居五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和生活态度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寻找美、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宁静、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