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仲夏逢佳节,地近东吴即故乡。
思欲避兵犹寇乱,蓬心那解醉蒲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客行仲夏逢佳节,地近东吴即故乡。
思欲避兵犹寇乱,蓬心那解醉蒲觞。
《潜山道中五日》是明代诗人皇甫汸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仲夏时节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及其内心世界。
皇甫汸,字子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工部主事。由于揭发武定侯郭勋弄权舞弊及忤太宰等事,他三次遭贬黜。后官至云南按察佥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在乱世中想要避开战乱的心情。诗中“客行仲夏逢佳节”描述了诗人在仲夏时节遇到传统节日的情景,而“地近东吴即故乡”则表明了诗人身处的地理位置与故乡的紧密关联。
皇甫汸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动荡时代中个人命运的无奈。《潜山道中五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反映了明中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皇甫汸兄弟四人都能诗,他的诗歌在明中叶不失为第二流人,可见其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
皇甫汸的这首《潜山道中五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也折射出一个动荡时期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背景,从而对古代文人的生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