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过江

六月江门雨乍回,孤帆带雨晚微开。
潮声半逐雷声去,山气全衔云气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霁过江》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图。以下是对《雨霁过江》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皇甫汸是明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的诗作在明中叶不失为第二流。他因摘发武定侯郭勋弄权舞弊及忤太宰等事曾三次遭贬黜。后来官至云南按察佥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记载,但从其内容来看,应该是在一次雨后江边的经历激发出的灵感。

  2. 诗歌原文
    六月江门雨乍回,孤帆带雨晚微开。
    潮声半逐雷声去,山气全衔云气来。

  3.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雨霁过江》通过“六月江门雨乍回”这一开头,描绘了江边初夏的雨景,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孤帆带雨晚微开”则通过孤帆的画面,增添了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
  • 自然景观:“潮声半逐雷声去”与“山气全衔云气来”这两句,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声音与气息,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主题表达:整首诗歌没有直接表述主题,但通过对雨后江边的描写,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诗人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体验。

《雨霁过江》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