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竹居

扶疏北窗下,坐处挹清芬。
为问延三益,何如对此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友竹居》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北窗下静坐,品味清风的美好时光

皇甫汸,字子循,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著名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动,官至云南按察佥事。皇甫汸的诗歌创作才华得到了时人的广泛认可。《友竹居》就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皇甫汸的文学造诣和他对自然美的独到感悟。

《友竹居》中“扶疏北窗下,坐处挹清芬”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在北窗下静坐的画面,仿佛能闻到窗外清风带来的芬芳。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心灵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与净化的心灵需求。

“为问延三益,何如对此君”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这里,“三益”可能指的是延年益寿、福禄安康、善终等,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反问自己“何如对此君”。这里的“此君”可能指代的是自己的心境、友人或某种理想状态。诗人通过这种反问,展现了其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友竹居》作为皇甫汸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感知和态度,从而获得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更全面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