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祥日悲赋

欢娱旧事不堪论,细雨空堂倍怆神。
三径落花谁是主,一丘荒草已为陈。
因来上食登君座,索尽遗书断客轮。
愁见梁间新燕语,可能飞唤夜台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兄祥日悲赋》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又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兄长的怀念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皇甫汸,字子循,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他的仕途经历颇为坎坷,曾三次因政治原因被贬,后官至云南按察佥事。这样的人生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作品来源:《长兄祥日悲赋》的创作灵感可能来自于作者与兄长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也可能是在面对世事变迁、人事已非时的一种感慨和寄托。
  1. 诗歌原文
  • “欢娱旧事不堪论,细雨空堂倍怆神。”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在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时,感到一种深深的忧伤和失落。
  • “三径落花谁是主,一丘荒草已为陈。”这句话描绘了昔日庭院中落花飘零的情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因来上食登君座,索尽遗书断客轮。”表达了作者为了缅怀兄长而来到其故居,寻找遗留下来的书信,以此来寄托哀思。
  • “愁见梁间新燕语,可能飞唤夜台春。”则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实、生与死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兄长的怀念,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诗句中的“空堂”、“落花”、“荒草”、“新燕”等意象,都极具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和艺术魅力。
  • 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读者共鸣。
  1. 文学贡献
  • 《长兄祥日悲赋》作为皇甫汸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成就。
  • 这首诗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明代中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它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深度。

《长兄祥日悲赋》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而且在情感和文化层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皇甫汸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为研究明代文学、历史乃至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深刻的启示。对于热爱诗歌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