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谈尹

看君白晢美脩髯,早岁明经起孝廉。
卜筑近郊同沈约,上书辞邑似陶潜。
梁溪夜静惟高枕,惠岭朝来正在檐。
几欲怀人招隐去,尚惭为吏未能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谈尹》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洞察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价值观念。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介绍
  • 皇甫汸(1498—1582),字子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的诗歌创作生涯丰富且多样,尤其是在工部主事期间因触怒权贵三次被贬,后官至云南按察佥事。
  1. 作品原文
    看君白晢美脩髯,早岁明经起孝廉。
    卜筑近郊同沈约,上书辞邑似陶潜。
    梁溪夜静惟高枕,惠岭朝来正在檐。
    几欲怀人招隐去,尚惭为吏未能兼。

  2. 主题内容

  • 个人与时代:通过描写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体在其中的挣扎与无奈。
  • 社会批判:诗中的“上书辞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腐败和政治黑暗的不满和批评。
  • 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如“梁溪夜静惟高枕”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向往。

《寄谈尹》作为皇甫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仅是一篇表达情感和抒发志向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面反映明代中叶社会现实的镜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学创作背景,进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