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自述二首 其二

未论薄俗贱为儒,自顾无如返旧庐。
瓜美宁思故侯禄,身闲遍读外家书。
林逢秋日收香草,门傍寒江市白鱼。
岁晚谁同濠上想,惟余惠子共踌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未论薄俗贱为儒,自顾无如返旧庐。”这句文学作品出自明代施渐的《归田自述二首 其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轻视读书人的不满以及他对自己回归田园生活的渴望。以下是对这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施渐:字子开,号南溪,明代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根据现存资料可知,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
  • 文学成就:施渐的诗作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其作品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1. 诗词原文及解释
  • 原文:“未论薄俗贱为儒,自顾无如返旧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并不理会当时的社会风气轻视读书人,反而自问无法忍受尘世的纷扰,于是决定回到自己的故居,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 诗句分析:这里的“未论”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和立场,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自己的信念。“薄俗贱为儒”则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读书人的轻视态度。“自顾无如返旧庐”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渴望。
  1. 文化背景
  • 明朝:施渐生活在明朝,这是一个文人地位相对较高,但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文人的地位受到社会的一定认可,但也有不少人因无法适应官场生活而选择归隐。
  •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同时也有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放弃或退出官场。施渐的这种选择正是受到了儒家思想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影响。
  1. 创作意图
  • 反衬社会现象:通过描绘自己不愿为官的情境,施渐可能在暗喻那些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的社会现象,表达出对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 个人理想的体现:诗人的这种选择也反映了他自己的个人理想和追求,即追求一种更加质朴和真实的生活状态。
  1. 艺术特点
  • 含蓄表达:施渐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对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描述,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 意境深远: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施渐的这首《归田自述二首》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文人诗中的佳作之一,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研究。
  • 社会反响: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一部分文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

施渐的《归田自述二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它通过对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