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扉

青入秧田雨,黄连麦坂云。
郊扉聊骋望,世事不须闻。
竹外鸠双语,花前鹤自群。
溪边来县尉,载酒劝农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扉》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境,描绘了作者客居郊外时的情景和心境,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审美情趣。以下是关于此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马戴生活在唐代,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情感。他的诗风清丽、含蓄,善于以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情怀。《郊扉》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诗中的“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2. 主题内容:《郊扉》通过对“郊扉”这一特定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寻心灵慰藉的情感。诗人在作品中通过“流水映郊扉,炊烟散林屋”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喧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怀。这种对自然美的颂扬与个人情感的抒发,构成了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3. 艺术特色:《郊扉》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炼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人通过对春天田野、山景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使得《郊扉》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4. 文化价值:《郊扉》作为唐代诗歌的典范之作,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同时,通过对《郊扉》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发展轨迹,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郊扉》不仅是一首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