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重游海云精舍 其二

一径通林远,时闻长者来。
水光摇定室,松影落香台。
桴为防彪设,轩因放鹤开。
若将吟适兴,满眼是诗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重游海云精舍 其二》是明代诗人姚广孝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云精舍的秋色和作者的感悟,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象和一个内心丰富的思想世界。以下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姚广孝,原名天禧,出家后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他是元末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通儒释道诸家之学,善诗文,与宋濂、高启等友善。至正十二年(1352年)出家为僧,二十三年(1363年)于径山从愚庵潜心学习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有名的高僧。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太祖选为高僧侍奉燕王朱棣,成为燕王的重要谋士,并曾住持北平大庆寿寺。朱棣即位后,姚广孝初受官僧录司左善世,再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有《逃虚集》传世。

  2. 诗作原文:《秋日重游穹窿山海云精舍 其二》:迢递青村外,崎岖紫逻间。过林才见日,到渡不逢山。一室依岩险,双扉傍竹闲。曾看云际鹤,向暮独飞还。

  3. 诗歌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超脱尘世烦扰的向往。诗中的“地远尘难到,人家半隔溪”表现了海云精舍远离尘嚣的清净环境;“放禅还候磬,起晓却凭鸡”反映了僧人生活的平和与简朴。最后两句“更为刻新题”,则透露出作者在自然美景中寻找灵感的文人雅趣。

  4. 文化背景:姚广孝作为元、明两代的重要人物,其诗作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他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通过这些作品,后人可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

《秋日重游海云精舍 其二》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诗作,也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和精神寄托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欣赏到作者的艺术才华,也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