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柳

律转柴门。
瞥然青眼,便欲窥人。
烟里凝颦,雨中含泪,又是残春。
渚宫茂苑休论。
但极目、无非断魂。
十五桥头,三千殿脚,都已成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梢青·岸草平沙》是宋朝仲殊所作,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为天涯行客的作者对江南吴中春景的感受和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词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仲殊是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表达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2. 词作原文:岸草平沙,烟漠漠,雨初晴。楼外朱阑倚遍,画船归去,荡舟何处?暮山眉黛,疏林钟磬,遥岑影里渔灯明。江波澄碧镜,望极帆飞,一叶惊鸿。回首西风旧事,凄凉千里,泪眼送斜阳。
  3. 词作主题:此首词通过描绘吴中春景,抒发了作者作为天涯行客的感慨与孤独。仲殊在词中不仅表达了自然美景的美,同时也折射了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哲思。这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创作背景:仲殊在宋亡之后,流落江湖,经历了许多世事变迁,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首《柳梢青·岸草平沙》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一种流露,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柳梢青·岸草平沙》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它融合了自然美、人文情怀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仲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见解。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文化及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