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安十首 其十

长安忆,其十忆风波。
恶口毒肠三面鬼,盈街塞路九头魔。
行不得哥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长安十首 其十》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长安城繁华背后暗藏危机与混乱的深刻感慨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俞彦,字仲茅,上元(今上海)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他以词著称,尤擅长小令,作品多被选入不同版本的诗词集中,但已失传。
  1. 诗作原文
  • 恶口毒肠三面鬼,盈街塞路九头魔。行不得哥哥。
  • 地有寸肤皆着粪,天无三日不焚轮。并作十分春。
  •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张三喘口窄,李四帽檐长。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谁知受热恼,却不解思凉。
  1. 诗句解析
  • “恶口毒肠三面鬼,盈街塞路九头魔”表达了长安城中充满恶意和暴力的景象,形象地刻画了社会底层的黑暗与混乱。
  • “地有寸肤皆着粪,天无三日不焚轮”则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长安城的污染状况和极端天气带来的灾难。
  • “幸身无事时,种种妄思量”反映了诗人在平安时期所经历的烦恼与思考。
  • “张三喘口窄,李四帽檐长”通过对比张三和李四的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弱点。
  • “失脚落地狱,将身投镬汤”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悲观预测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感受。

《忆长安十首 其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长安城的深刻观察和批判,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责任的思考。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情感、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值得反复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