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碧山吟社八景 其七 芙蓉径

名花夹径栽,秋色翳高台。
台下行吟者,花神莫浪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碧山吟社八景其七芙蓉径》是一首明代诗人俞宪的文学作品,描绘了秋天芙蓉花在高台上盛开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俞宪:此诗出自明朝诗人俞宪之手。俞宪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貌。
  1. 原文内容
  • 名花夹径栽:诗中“名花夹径栽”形容芙蓉花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美丽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显得生机勃勃。
  • 秋色翳高台:这里的“秋色”指的是秋天特有的景色,而“翳”则是遮蔽的意思。高台在此处可能是诗人用来观察芙蓉花的最佳角度,秋色使得高台更加迷人。
  • 台下行吟者:描述了在高台上进行诗歌创作或欣赏的人。他们可能陶醉于这美丽的景色和诗情画意之中。
  • 花神莫浪猜:表达了诗人对花神的赞美之情,暗示花神似乎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使芙蓉花更显生动。
  1. 作品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俞宪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芙蓉花与秋季景色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自然的美和季节的变化。
  • 艺术手法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来增强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高台上,感受那份诗意和美丽。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展示了芙蓉花的美丽,还隐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文人墨客对于自然景观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寄托在自然之中。
  • 社会背景:在明代,文学与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高峰,人们对于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有着较高的追求,这也为此类诗歌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咏碧山吟社八景其七芙蓉径》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生活、对人性的美好寄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