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传闻出凤城,相思日日计行程。
怪来数日无消息,不见檐头喜鹊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五月传闻出凤城,相思日日计行程。
怪来数日无消息,不见檐头喜鹊声。
《候志仁不至》是明代诗人金幼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深切相思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作者生平:金幼孜,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江西新淦人。明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历官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其一生仕途颇为顺利,曾为翰林检讨。他的诗歌作品也颇受后世推崇。
诗歌原文:五月传闻出凤城,相思日日计行程。怪来数日无消息,不见檐头喜鹊声。
诗歌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五月时节,听闻朋友将要离开家乡的消息,便开始每日计算他们的行程。然而数日后却杳无音信,连喜鹊的叫声都听不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及忧虑的心情。
诗歌特点:在诗歌创作上,金幼孜擅长使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此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意境又有深度。同时,这种写作手法也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即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与自然景物的描绘结合。
《候志仁不至》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谊的诗歌,也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提供了深入了解古代诗词文化的窗口,同时也是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