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回独坐忆幼男武安 其三

秀目宽眉骨格高,短衫窄袖小绒绦。
阶前恁地趋跄好,来往人称是凤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回独坐忆幼男武安 其三》是明代诗人金幼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归家后独自坐在门前回忆童年时对一位名叫武安的男子的深深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金幼孜,明江西新淦人,字善,以字行。建文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七年从幸北京,八年从北征,所过山川要害,帝辄命记之,常与之论敌中事。自后北征皆从,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二十二年,成祖于还军途中病逝,幼孜护梓宫归。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宣德六年十二月卒,谥文靖。

  2. 诗句原文及注释:《朝回独坐忆幼男武安 其三》原文如下所示:“秀目宽眉骨格高,短衫窄袖小绒绦。阶前恁地趋跄好,来往人称是凤毛。”这首诗的注释指出,“秀目宽眉”形容少年英俊的外貌,“骨格高”则意味着身材挺拔,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短衫窄袖小绒绦”描绘了少年穿着简朴却整洁的衣着和腰间的小装饰物,“阶前恁地趋跄好”表现了少年在台阶前欢快活泼的举止,而“来往人称是凤毛”则可能暗示了少年的出众才能或高贵气质。

  3. 诗歌赏析:金幼孜的这首诗通过对武安君庙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系。诗中的武安君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将白起,金幼孜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反映了自己对于童年记忆的怀念。这种怀旧情绪通过简洁的语言得到了很好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那段时光的珍视。

金幼孜的《朝回独坐忆幼男武安 其三》不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化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