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十七首 其十二

日月坐超忽,吾生岂无涯。
鸡鸣怀明德,日夕永持之。
操舍有存亡,起灭安可为。
缉熙赖恒性,感寂应自知。
道慧自闲灵,多欲使心驰。
秉我弘毅志,贞我玄素思。
浩然达天衷,信与造化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感兴十七首,其十二’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唐高宗仪凤年间,也就是公元676年左右,当时陈子昂任右拾遗,他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排挤,被贬为梓州射洪县尉。在这段时间里,陈子昂写下了这首表达他内心感慨的诗作。

诗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 开头两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描绘了春天兰花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桂花洁白的景色,以此来比喻自己清高的品质和纯洁的心灵。
  • 第三句:”苔砌空悠悠,柳条轻袅袅”,描述了自己身处偏僻之地,心情孤独凄凉。
  • 第四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表现出诗人对幽静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忧虑。
  • 最后两句:”以兹怀旧意,乘春发哀叹”,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它体现了陈子昂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