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谐甫

长安帝王都,仕路此通津。
冠盖满朝省,共喜侍龙鳞。
之子胡不乐,念我白头亲。
引领城南隅,凄然独伤神。
尺疏回天听,稽首颂皇仁。
喜深起沉疾,解棹潞河滨。
行当慰倚闾,一笑慈颜春。
我昔客金陵,怜渠风物新。
江流抱城郭,山翠落衣巾。
且言丽晨旭,瑶街净纤尘。
形胜冠全吴,气候近吾闽。
白鱼兼紫笋,调膳足羞珍。
由来天性乐,外物莫比伦。
君亲岂有异,孝子亦忠臣。
绝裾应府辟,彼哉温太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谐甫》是明代诗人林文俊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厚的友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诗歌技巧,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古代文人交往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文本。

林文俊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安城的政治环境,“长安帝王都,仕路此通津”,这不仅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繁华都市的景象,更暗示了仕途中的机遇与挑战。接着,“冠盖满朝省,共喜侍龙鳞”,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们在朝堂上忙碌的场景,体现了作者对于当时官场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之子胡不乐,念我白头亲”,这句话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的牵挂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友情。此外,“引领城南隅,凄然独伤神”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尺疏回天听,稽首颂皇仁”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大义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皇帝的尊敬和忠诚。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也显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在古代社会,这样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行当慰倚闾,笑颜春日暖”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通过朋友的归来能够带来安慰和喜悦,让朋友感受到如同春天一般温暖的笑容。这不仅是对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对友情永恒不变的珍视。

《送郑谐甫》不仅是林文俊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