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近孤松,青山隔邻壁。
诛茅何者家,烟花共游息。
启窗日未曛,钩帘月又夕。
谁将炯炯心,照此幽幽室。
大理分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理分司》是诗人林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林俊,字待用,号见素、云庄,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任云南按察副使,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湖广、四川巡抚,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其作品多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内心世界的抒发,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时代印记。
诗意解析:诗中“徙倚近孤松,青山隔邻壁”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周围是苍翠的山峦和松树。接着“诛茅何者家,烟花共游息”表达了诗人选择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定居,享受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启窗日未曛,钩帘月又夕”则表现了夜晚时分,透过窗户看到的美景以及静谧的夜晚氛围。最后四句“谁将炯炯心,照此幽室”,可能是对诗人自己心境的写照,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文学价值:《大理分司》作为林俊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反映了明代晚期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时代背景。同时,它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尤其是对大理地区的文学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大理分司》的流传和影响,使得后人得以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增进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大理分司》作为林俊的作品,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