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初豆

野寺行来春已迟,隔墙青子重新枝。
老于摘实浑无味,兴在和羹属有期。
东阁檐垂香外雪,西湖谱续画中诗。
觅音忽感花神惠,月落星横起梦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初豆》是诗人林俊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林俊,字待用,号见素、云庄,莆田人。他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历任云南按察副使,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湖广、四川巡抚,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务。嘉靖元年加太子太保,卒于嘉靖六年。
  1. 作品内容:《梅初豆》描绘了野寺行来春已迟的情景,以及隔墙青子重新枝的生机盎然。诗中提到老于摘实浑无味,兴在和羹属有期,暗示着劳作与收获之间的平衡。东阁檐垂香外雪,西湖谱续画中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最后,觅音忽感花神惠,月落星横起梦思,表现了诗人在月光照耀下的美好梦境。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林俊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2. 植物知识

  • 《梅初豆》中的梅豆(Lablab purpureus),又名扁豆、藊(biǎn)豆、火镰扁豆、膨皮豆等。这种豆科植物为多年生缠绕藤本,茎长可达6米,常呈淡紫色。全株几无毛,适合作为粮食或饲料种植。
  1. 文学鉴赏:《梅初豆》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吸引了无数读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林俊不仅向读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这种深入浅出的艺术处理方式使得《梅初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梅初豆》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植物知识的探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无论是对文学爱好者还是自然研究者,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和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