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泽交游四十年,冷云酸雨暗琴川。
道穷自掩获麟袂,心许曾酬挂剑缘。
吏局觉来浑短梦,人寰隔尽是真仙。
河汾世学陶型外,莫漫濂溪少正传。
悼周琴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周琴川》是明代诗人林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特定人物的回忆,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状态的深刻体现。
林俊的创作背景和生平经历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了重要线索。《悼周琴川》创作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此时的林俊已步入中年,经历了多次官职变动和政治风波。他先后担任过云南按察使、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湖广四川巡抚等职,直至嘉靖元年加太子太保。这些经历不仅塑造了林俊的人生轨迹,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悼周琴川》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周琴川逝世的哀悼之情。诗中的“兑泽交游四十年,冷云酸雨暗琴川”描绘了两人相交多年的景象,而“道穷自掩获麟袂,心许曾酬挂剑缘”则透露出对友人才华未得施展的惋惜以及对旧日承诺的怀念。此外,诗中还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如“吏局觉来浑短梦,人寰隔尽是真仙”,暗示了对官场浮华的不满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渴望。
从艺术手法上看,《悼周琴川》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如四言或五言律诗等。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能够有效地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冷云酸雨”)和哲理性的思考(如“河汾世学陶型外”),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味。
《悼周琴川》不仅是林俊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明代文人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