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有怀

柘叶鸠鸣昼作阴,敬亭山近转难寻。
太音己续二公响,长梦犹悬一老心。
身倦台衔羁颇厌,疏归圣泽被还深。
蟹螯白酒重阳候,笑插黄花欲满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敬亭有怀》是诗人林俊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敬亭山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这个地方深深的眷恋和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柘叶鸠鸣昼作阴,敬亭山近转难寻。
    太音己续二公响,长梦犹悬一老心。
    身倦台衔羁颇厌,疏归圣泽被还深。
    蟹螯白酒重阳候,笑插黄花欲满簪。
  2. 作者简介
    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云庄,莆田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任云南按察副使,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湖广、四川巡抚,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嘉靖元年加太子太保,卒于嘉靖六年。隆庆元年,追赠林俊为少保,谥贞肃。
  3. 诗歌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的“柘叶鸠鸣昼作阴”通过自然界的细微之处来勾勒出敬亭山的宁静与和谐。这种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
  • 历史人物与情感寄托:诗中的“太音己续二公响,长梦犹悬一老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沉表达。这里提到的“二公”,很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两位人物,而诗人的情感则通过这样的历史背景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 人生感慨与哲学思考:“身倦台衔羁颇厌,疏归圣泽被还深”反映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疲惫与无奈。这里的“疏归圣泽”可能指的是远离官场的权力斗争,而“被还深”则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权力的淡泊与超然。
  • 生活情趣与文化传承:“蟹螯白酒重阳候,笑插黄花欲满簪”则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中的生活情趣。这里的“蟹螯”和“黄花”都是重阳节特有的食物和文化符号,而“欲满簪”则意味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敬亭有怀》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