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邃翁存问述怀

鹊喜晴栖碧树颠,相门盛事应新年。
赤松道出羲皇上,绿野公于梦卜贤。
希阔茂恩看独拄,泰平奇遇属无前。
分明羔酒温存地,己报徵书下九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邃翁存问述怀》是诗人林俊在出潼关安抚山东地区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旅途艰难以及感恩报主的思想。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解读:

  1. 创作背景
  • 林俊(1452—1527),字待用,号见素、云庄,莆田人。林俊在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及第后,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包括云南按察副使、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督操江等。他在嘉靖元年加太子太保,卒于嘉靖六年。
  • 隆庆元年,追赠林俊为少保,谥贞肃。他的政治生涯可谓波澜壮阔,但最终因疾病而早逝。
  1. 诗歌内容
  • 《次邃翁存问述怀》诗中,林俊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沉的关怀,以及对个人政治抱负的表达。
  • 在这首诗中,林俊不仅描述了旅途的艰险和内心的感慨,还体现了他对政治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1. 文学价值
  • 这首诗被沈德潜评价为“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
  • 《次邃翁存问述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1. 历史影响
  • 林俊的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当时社会状况和政治氛围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

《次邃翁存问述怀》不仅仅是一首诗作,它是林俊一生政治理想与人生哲学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个人抱负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