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
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
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
空馀弹棋处,白石生苍苔。
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
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
常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
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
飙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莱。
九仙山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仙山楼观》是明代诗人林鸿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九仙山楼观》的内容和背景:
作者简介:明代诗人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在洪武年间以人才被举荐,并曾官至礼部员外郎。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颇受赞誉,与闽中其他十才子一同被称为“十才子”。林鸿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还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同样备受推崇。
诗作原文:《九仙山楼观》全文如下:
- 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
- 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
- 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
- 空馀弹棋处,白石生苍苔。
- 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
- 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
- 常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
- 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
- 飙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莱。
诗作鉴赏:《九仙山楼观》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仙山图景,表达了对仙人离去后的哀伤以及对自然和道法自然的赞美。诗中的“赤鲤”和“弹棋”等意象,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超然物外的向往和追求。
文化意义:《九仙山楼观》不仅是文学作品,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作为明代闽地的文化瑰宝,这首诗反映了明中叶时期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人生理念。
《九仙山楼观》不仅展现了明代诗人林鸿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