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秋晚

岷峨一千仞,秀色横清秋。
云蟠陇蜀尽,水入巴江流。
旭日海上来,苍苍树色浮。
阳厓气已变,石林阴未收。
疏凿有古迹,登临仍壮游。
落日下层巅,怀哉神禹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岷峨秋晚》是明代文学家林鸿的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领略到一个诗人在秋日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的沉思。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林鸿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在明朝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而文学则成为了文人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重要途径。
  2. 诗歌原文:岷峨一千仞,秀色横清秋。云蟠陇蜀尽,水入巴江流。旭日海上来,苍苍树色浮。阳岸气已变,石林阴未收。疏凿有古迹,登临仍壮游。落日下层巅,怀哉神禹忧。此诗通过对岷峨山的描绘和对其历史意义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以及深刻的文化自觉。
  3. 诗歌鉴赏:在这首诗中,林鸿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岷峨山的自然景观,如“云蟠陇蜀尽,水入巴江流”,这些句子不仅形象地勾勒出岷峨山的雄伟壮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敬仰。同时,诗人通过对太阳、树木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古人智慧的尊崇。
  4. 文化意义:作为林鸿的代表作品之一,《岷峨秋晚》不仅是其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文化素养,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5. 后世影响:《岷峨秋晚》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广泛传颂,不仅在明代,甚至在后世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学者都对这首诗进行了研究和赞赏,认为它是研究明代文学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岷峨秋晚》不仅以其优美的诗歌内容吸引着读者,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