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延平

位列诸侯重,身将砥柱摧。
文章馀谏草,德望罢盐梅。
赤子天空吁,黄堂昼不开。
月寒蒿里闭,溪古剑光埋。
执绋诸生恸,招魂五马回。
谁镌镡水石,一写岘山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胡延平》是明代诗人林鸿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人生平
  • 林鸿,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他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传世。
  1. 诗歌鉴赏
  • 位列诸侯重:诗句“位列诸侯重”暗示了胡延平在朝中的地位之重,身担重任如砥柱般支撑着国家。
  • 文章馀谏草:表达了胡延平留下的诗文价值极高,其文章余篇可作为治国箴言。
  • 德望罢盐梅:此句赞颂胡延平德行高洁,如同盐梅一般被后人敬仰。
  • 执绋诸生恸:描绘了众多学子因哀悼而悲痛欲绝的场景。
  • 招魂五马回:意指胡延平去世后,人们纷纷前来招魂,仿佛回到了生前的荣光时刻。
  1. 文学背景
  • 《挽胡延平》创作于明朝时期,这个时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文人墨客得以抒发个人情感与志向。
  • 林鸿的诗歌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与哀悼。
  1. 历史意义
  • 《挽胡延平》不仅是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诚与才能的认可和尊重。
  • 通过对胡延平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及对其贡献的高度赞扬。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剑光埋”、“溪古”,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 修辞描述:通过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得诗歌读起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1. 文化影响
  • 《挽胡延平》在文学史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了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该诗的流传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让后世读者了解并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思想。

可以看出《挽胡延平》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价值观。

相关推荐